近些年来,我曾翻过一些分册出版的长篇作品,有上、下两册的,有上、中、下3册的,也有一、二、三、四册的。其中,有的册与册分得太随便了!恐怕任何一个读者、也不会赞同这样分册的。
现举数例如下:
红旗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的《东条英机全传》,分上、下两册。上册460页,末尾是“虽然学校中已有点凌”的有头无尾的句子;下册从461页起,第一行开头是个“乱”字,有尾无头。按理上册应到456页第十四章“北上碰壁”结束止,下册应从457页第十五章“‘慰安’血泪”开始,这样分册,既不破“章”,也不破“句”,不是很好吗?
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的《拿破仑全传》,分上、中、下3册。上册520页,末尾是“他决”两个字;中册从521页起,第一行是“心制造新式武器”开头,而1082页末尾为“不胜利无宁”;下册从1083页起,第一行开头是个“死”字。如果上册到515页第十三章结束止,中册从516页第十四章开始起,到1078页第十六章结束止,下册从1079页第十七章开始,这样各册就都有头有尾了。
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的全4册的《百年首脑风云录》,册与册之间也与《东条英机全传》、《拿破仑全传》一样的不清爽,破章、破节、破句,怎能不令读者产生一种不完美之感呢?
岂止上述三例,还有我亲目所睹的《秦始皇》、《中国宰相全传》、《林彪的军旅生涯》等,都分为上、中、下3册,也都如出一辙。
而我读过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和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全4册《金瓯缺》(一、二册是福建出版,三、四册是海峡出版),就没有这一缺陷了。第一册描述在宋、金通过海上之盟,达成夹击残辽的协议之后,北宋统治集团盲目乐观;第二册描述北宋统治集团坐失戎机,在契丹民族英雄耶律大石的抗击和掩杀下,全线崩溃,最后只得用重金从女真贵族手中赎回燕京空城,以粉饰太平;第三册描述金兵两路西下,直趋东京,东京军民展开气壮山河的东京保卫战;第四册描述东京沦陷后,北宋灭亡,徽、钦二宗及宗室被俘北迁。这4册书既是一个整体,又各册重点突出,册与册之间界限分明,保持章、节、句的完整性。又怎能不令读者产生一种完美之感呢?